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翻开了新中国发展史上新的一页,自此中国全面走上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也正因为这一历史性创举,使得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的40年如白驹过隙,在这40年里,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经济总量从第11位跃居到世界第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71元,增长到25974元,比1978年增长了22.8倍。我们水务事业也乘着这改革开放的春风在这40年间蓬勃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生命活动最必不可少之物,它也如空气阳光般由于太容易得到而受到人们的忽略。只有我们身在其中水务人最懂得水务事业的发展的艰辛,我们现在能放心使用的自来水都是我们一代又一代水务人努力奋斗的成果。
记得我当年第一次回到农村老家,那时候村里还没有自来水,全村人都靠村里唯一的一口井取水。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大水缸,用于存放从井里取来的水。一般每三天去取一次,这三天里,全家的生活用水就是这一缸水。所以大家用水必须特别节省,每一滴水都是极其珍贵的。我们现在这样天天洗澡、天天洗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从那时起我才第一次深刻的体会到能用上自来水是一件多么棒的事情。我们很幸运,生长在武汉自来水事业迅速发展的时代,很少能体会到没有自来水的感觉。而就在一百年前,武汉市还没自来水可用。
1906年,在汉的宁波巨商宋炜臣创办“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1906年7月24日获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立案。1906年秋,既济水电公司的水厂(今宗关水厂)和利济路大王庙电厂同时破土动工。1908年大王庙电厂落成,同年,汉口水塔始建。1909年2月18日,既济水电公司在农工商部注册。1909年宗关水厂和汉口水塔落成,同年9月4日,以汉江为水源的宗关水厂通水,日供水能力为2.7万立方米。武汉自来水事业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直至1976年,公司先后兴建了青山水厂、团山水厂、港东水厂(1979年移交武汉钢铁公司)、堤角水厂,接收并扩建了国棉水厂,开始兴建琴断口水厂和白沙洲水厂。日供水能力由当初的2.7万立方米增至1976年的68.5万立方米。虽然水务建业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但是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高峰供水期间,部分地区出现了水管断流的紧张局面,“长江边上无水吃”的状况依然存在。
1978年,随着党中央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武水集团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而我家三代都是武水人,我们有幸的成为了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的爷爷奶奶都是宗关水厂的老员工。由于当时的技术较为落后,开关闸门、加矾投氯、清理滤池、升降管道等大部分操作都必须人工手动进行。为了保证供水质量,加班熬夜几乎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巧合的是,多年之后我也进入的宗关水厂,现在已经和原来大不相同。开关闸门只需要手指轻轻一点开关,液压阀门就是迅速按照指令开启或关闭。管道也会随着水位的升高自行调节高度。而加矾投氯的量和时机更是由电脑精确控制,不仅更高效,而且更科学。奶奶听到我的讲述之后不禁感慨这些年来祖国科学发展之迅速,简直超乎想象。
水厂是整个水务产业链的源头,只有多建水厂,才能保证保证有足够的水源供给广大市民。在这40年里,公司集中力量进行了水厂建设,目前已拥有平湖门、国棉、堤角、琴断口、白沙洲、余家头、白鹤嘴、沌口、阳逻、金口11座自来水厂 ,日综合供水能力385万吨。
光有水厂还不够,要想把水输送到千家万户,输水管网系统的建设同样重要。而我现在从事的正是管网建设的工作。没从事这一行之前我觉得这像工作应该挺简单,就是把管道一节一节的连起来嘛,就像拼积木一样。干过之后才知其中的艰辛。城市地下的情况要比想象中复杂的多。要装好一段管子需要经过精细设计,克服各种障碍。重达几顿的管子拼接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常常为了保证高程准确,坡口对齐就得反复调试好几个小时。日晒雨淋加班熬夜那都是很平常的事。现在有先进的机械和工具尚且如此,当年没人机械全靠人工的时代要完成这些工作简直难以想象。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我们将供水管网铺遍了整个武汉,目前,公司已拥有供水管网7881公里,供水服务面积达1176平方公里。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我们广大管网工作者们的努力与付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水务集团紧跟党的步伐,通过一代又一代武水人努力,从当初日供水能力仅为2.7万立方米的水厂一步一步成长为如今拥有11座自来水厂,日综合供水能力385万吨,拥有供水管网7881公里,大型供水转压站16座,供水服务面积1176平方公里;拥有10座污水处理厂,拥有污水收集主干管353公里,污水提升泵站51座,日污水处理能力201万吨,服务面积398平方公里的大公司。
祖国仍然在飞速的发展,改革的脚步永远在路上。作为新一代武水人,我们在享受方便卫生的自来水的同时,不能忘记武水前辈们为了我们如今的生活所作出的付出和牺牲。我们应该继承他们的意志,发扬他们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为了水务集团的蓬勃发展,为了市民能享受到更优质的供水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武汉市水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管道工程公司 李 力)